英國童子軍和女童軍



童子軍(Scouts)和女童軍(Girlguiding)在英國家喻戶曉,新移民的家長和孩子參與這些活動,有助於盡快了解英國的主流文化。

早於1907年,英國陸軍中將羅伯特•貝登堡(Robert Baden-Powell )在英國白浪島(Brownsea Island)舉辦了第一次童軍露營。通過戶外活動和生存技能的訓練,從身體、心理和精神上塑造青少年,使他們將來為社會做出積極的貢獻。雖然當時的童子軍也吸引了女生的興趣,但貝登堡中將認為女生不應該與男生在同一個組織裡,於是他的妹妹Agnes BP在1910創立了女童軍。女童軍被西方社會譽為是“成功女性的搖籃”。

童子軍最初旨在向男孩開放,但當今的童子軍組織裡既有男孩,也有女孩。但是女童軍就只能女孩子參加了。童子軍和女童軍都由義工服務運作,讓孩子們一起 Be Prepared。

按年齡階段主要分成五個組:

Beavers ( 6至8歲)
Cubs (8至10歲)
Scouts (10至14歲)
Explorer Scouts ( 14至18歲)
Scout Network (18至25歲)

女童軍(Girlguiding)

按年齡階段主要分成三個組:

Rainbows ( 5至7歲)
Brownies ( 7 至10歲)
Guides( 10 至16歲 )

以女童軍為例,是女孩子們在童年的時光裡認識新朋友,探索新事物的好機會。通過野營、烹飪、攀山、運動、手工、藝術、音樂和社區服務等等活動,可以充分發掘女孩子的潛力,培養女孩子的自信心和生存技能,訓練她們的團隊合作、社交技能和領袖能力,並使她們樂於服務社會。

七至十歲組的Brownies,女孩子們的誓言(Promise)和行為准則(Law)包括: 真實面對自己並完善自己的信仰(To be true to myself and develop my beliefs);服務於女王和我的社區(To serve the Queen and my community);樂於助人(To help other people);先他後我,並且每天做到最好,多做好事。(A Brownie Guide thinks of others before herself and does a Good Turn every day.)

童子軍和女童軍組織在英國都規模浩大,據說英國四分之一的八歲女陔都加入了女童軍,還有約五萬女孩的名字在等待加入女童軍的名單上。

弦心琴韻 一聽鐘情 2016倫敦梅紐因小提琴大賽(Menuhin Competition)



梅紐因小提琴大賽是一代小提琴大師耶胡迪•梅紐因(Yehudi Menuhin)於1983年創立的,邀請全球22歲以下的小提琴高手同台競技,是全球最權威最重要的小提琴大賽之一。歷屆得主日後都成為享譽國際的小提琴家,活躍於全球舞台。梅紐因小提琴大賽每兩年在不同的國家和城市舉辦一次,今年適逢梅紐因大師百歲冥誕,歷經十二年大賽再回倫敦舉行,以紀念梅紐因大師在小提琴領域取得的輝煌成就和做出的巨大貢獻。

4月7日,在倫敦南岸藝術中心(Southbank Centre)的皇家節日音樂廳(Royal Festival Hall)舉行的首場音樂會拉開了這一世界小提琴盛會的序幕,由此次大賽的兩位評委領銜主奏。接下來在主賽場皇家音樂學院(Royal Academy of Music)和皇家節日音樂廳,44位來自世界各地的青少年小提琴家在此共襄盛舉,切磋琴藝。

參賽選手按年齡被分成兩組:16歲以下的少年組和16歲至22歲的青年組,各自經過初賽、復賽和決賽的精彩角逐,少年組的前三名分別是來自美國的Yesong Sophie Lee和Kevin Miura,以及來自瑞典的Johan Dalene。青年組的前三名分別是來自中國的Ziyu He,南韓的SongHa Choi,以及台灣的YuTing Chen。4月16日至17日,南岸藝術中心豐富多彩的慶祝活動與演出,為本屆梅紐因小提琴大賽畫上了完美的句點。

評委會大賽主席Pamela Frank在觀看比賽後非常感慨,她說:“我非常感謝每一位選手的精彩表演,非常感謝你們帶來的令人陶醉的音樂會。在聆聽的過程中,我忘記了你們的年齡,忘記了你們演奏的曲目的難度。比賽真正的贏家是音樂和小提琴,無論輸贏,請你們都要繼續拉優美動人的小提琴。”

評委會大賽副主席Joji Hattori希望給予參賽的年輕小提琴手們提供最好的教育機會和學習經歷,他說:“所有來倫敦參賽的選手都通過了嚴格的預選,每一位選手都已經是小藝術家了。希望通過這個機會,大家互相聆聽,互相學習,音樂永遠不只是比賽。”

參賽選手以及他們的父母心態也都非常好。來自美國的Olivia Chen的媽媽表示,“我們是第一次來倫敦,非常高興。女兒不僅僅是來參加比賽,我們又像是來參加一個高端的小提琴的活動,通過社區演出、大師班等,女兒此行收獲頗豐。”來自日本的亞軍選手Kevin Miura的爸爸表示,“感謝大家的支持。Kevin每一場比賽都以他最好的狀態完成了,他盡力了,我們很滿意。”

感嘆梅紐因小提琴大賽的選手們的高深造詣、精湛技巧以及他們的真情演繹,可以感受到這些選手除了天賦秉異外,也都有著嚴格的基本功訓練,技術層面的扎實功底,以及他們內心對小提琴藝術的熱愛。一場場的比賽也為觀眾們帶來了一場場的音樂盛宴,令人神往,讓人陶醉。但是梅紐因大賽的意義遠遠超越於小提琴賽事的本身,還包括音樂會、大師班、音樂講座等等系列活動。參賽選手還帶著他們的愛心和琴藝,走進了倫敦的一些社區和學校。


梅紐因小提琴大賽還有一點與眾不同之處,雖然本屆賽事的多位評委都是往屆的獲勝選手,但梅紐因大賽並不滿足於評委們曾經輝煌過,要求他們登台獻藝,評委們也有機會像選手一樣,自己“無助”地站在舞台上。另外,評委們還為參賽選手們開辦了大師班,又一次為大家創造了近距離的機會一睹大師們的風采。

本次梅紐因小提琴大賽的評委之一是旅居德國的小提琴家寧峰,他是當今最優秀的華人小提琴家之一,曾經在國際頂級的小提琴大賽中獲獎無數。寧峰也是國際樂壇上最炙手可熱的小提琴演奏家之一,頻頻受邀與國際頂尖的交響樂團在世界各地合作演出。

有幸坐在觀眾席上欣賞寧峰老師的大師班。他在台上幫助學生理解作曲家的特質和曲目的內涵,又十分尊重學生自己的想法。令人不得不佩服的是,不管四位學生演奏什麼曲目,寧峰老師都不需要樂譜,但是卻能准確知道樂譜中的指法、功法、甚至樂譜上的音樂表情術語,並且親自為學生示奏。寧峰老師不停地指點學生音樂的強弱對比、細節的處理、音色的豐富和情感的演繹等等。領悟力強的學生經過寧峰老師的指點後,拉琴的音色和處理方式明顯發生了變化,就像正在欣賞的一幅畫作突然有了立體的效果,明暗的對比,有了更加亮麗的色彩和華美的點綴。多位學生都在大師班後向寧峰老師表達了感激之意。

寧峰老師在專業技術上要求精益求精,但是講課的時候又不失幽默,經常引起台下輕松的笑聲。兩個小時的大師班結束後,寧峰老師又體現出“暖男”的氣質,他非常親切地侃侃而談,“作為評委,會看重選手的整體表現,綜合能力。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看出選手之間的差距對評委而言並不是難事。當然因為這畢竟是青少年的比賽,選手的年齡也是一個考慮因素。現在世界是個地球村,東西方選手的差距幾乎不存在,就是看每個人的具體表現了。這次比賽入圍決賽的亞裔選手很多啊,很不錯啊,但是學琴的目的不是為了比賽。讓孩子真正的喜歡音樂才是關鍵所在。”寧峰老師鼓勵琴童們好好學琴,好好享受音樂帶來的快樂!

天地之廣闊,琴壇之瑰麗,一些小提琴新秀通過比賽開始展露頭角,更多學琴的孩子還在路上,淚水、汗水與開心的笑臉相伴。祝福天下所有的琴童,讓音樂和藝術陪伴,探索自己美好的人生。

書藝墨香 意境悠遠--專訪中國書法家田英章


田教授的學生們展示自己的作品

書法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古代“琴棋書畫”並列為“四藝”。書法兼具

畫作的意境、詩歌的情感、音樂的旋律和舞蹈的韻味。書法也體現了中華傳統

文化的道德內涵,蘊藏了為人處世的哲學,正所謂“筆下藏峰、字如其人”。


率團訪英的中國著名書法家、教育家田英章教授分享了他對書法藝術的獨到見解,以及對國粹精華的傳承理念。田教授精神矍鑠,謙遜平和。

                        左二為田英章教授


田英章教授出生於書法世家,從三歲開始習練書法,書法已然成為伴隨他走過六十多個春秋的精神良伴。田教授在90年代為日本創寫印刷字體楷書與行書兩套字庫,約五萬余字,現在日本都在使用, 走在日本的大街小巷,就能看到田教授當時寫的字。田教授博學古法,書法的造詣深厚,字體遒勁秀麗。田教授還心系弘揚正統書法藝術的初衷,他治學嚴謹,桃李滿天下。

書法藝術 傳統文化

田英章教授認為,書法藝術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瑰寶,是舉世公認的中國國粹,是中華文明的載體,但是卻是西方美學的一個盲點,西方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會把他們的文字裱起來掛在牆上欣賞。中國文字有別於世界上的其它語言系統,其它語言用字母,正統漢字則是以像形、會意、形聲為基礎逐漸發展演變而成,西洋文字遠不能相與媲美。古人的詩歌與書法多是寫意,表達的是一種意境,抒發的是一種情懷,這一點西方人也很難理解。

書法滲透在中華民族的血脈中,孕育在中華幾千年來的文明歷史中,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在唐代李世民當政的“貞觀之治”年代,書法達到了鼎盛時期,充分展現了這門藝術的輝煌。即使在逐漸衰落的清朝,對於書法藝術而言,卻是另一個強盛時代,因為清朝的皇帝和大臣整天都在那裡寫字,他們追尋的是王羲之、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等等這些大書法家。中國歷史上一些偉大的書法家深諳書法之正道,在正的基點上修心養性,千古留名!

學習書法 終生受益

田英章教授強調,書法代表著我們民族文化中做人做事的傳統。書法是讀書人不可繞行的一門藝術,從古至今,無論是考取功名,還是從事哪一個行業,寫一手好字都受人尊重。

熟話說“字如其人” ,看你寫的字,就知道你是個什麼樣的人, 比如“一筆一劃”的楷書讓善者盡顯其正。長期進行書法的學習和訓練,人體內在就會形成一種自然反射,書法的規範會潛移默化地讓人了解規矩的好處,因為書法不能隨便亂寫,生活中也是“無規矩不成方圓”。

比如寫“一”這個字,不同的字體有不同的規矩,在方格裡不是你想拉多長,就拉多長;再比如寫“二”這個字,上短下長就是規矩,違反規矩就不行,上長下短沒有人知道你在寫什麼。常年這樣在書法規範訓練中形成規矩,遵守規矩,進而注重生活中最淺顯的規矩,以及處世為人的規矩,會讓人終生受益。

書法裡還蘊含旋律,寫字的人會感覺到書法中的旋律,很多人寫書法時願意聽聽音樂、戲劇,為什麼? 因為旋律與書法時常不謀而合,它們彼此相通相容,美好的旋律能陶冶人的情操,優雅的書法能讓人心平氣和。得以升華的心境會在人的臉上、肢體上留下痕跡,所以心地善良的人看上去都慈眉善目。

在學寫書法的過程中不僅會使人身心愉悅,還可以讓人獲得藝術的享受,文化的提升。比如寫一首唐詩“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除了寫字之外,我們還要學會鑒賞這首唐詩,提高了文學素養;再比如,我們了解王羲之的作品,

我們還可以進一步了解王羲之所處的朝代,以及當時的風土人情,豐富了歷史知識。

兒童從小學習書法,了解書法會受益良多,能激發他們的自信、自重,培養孩子的藝術氣質,對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成長都功不可沒。

弘揚書法 傳承國粹

田英章教授殷切期盼海外的炎黃子孫能夠在世界各地把書法藝術發揚光大,也希望旅居海外的中國人都能對書法有所了解和學習。他認為作為炎黃子孫,如果對書法知之甚少,那就是在傳統文化領域有缺陷和不足,希望大家能夠在茶余飯後,拿出一些時間把書法好好研究一下,不要讓書法成為盲點。

在海外推廣書法國粹,田教授認為優秀的書法老師是個首要條件。寫字不是一天兩天的功夫,也不能只憑興趣愛好。要從孩子抓起,老師有責任引領孩子明白什麼是好的書法。在長期的教與學的過程中,就能培養出傑出的書法人才。

如果海外的華人群體願意為傳統的書法藝術去努力,有一個整體的社會氛圍去傳播書法,天長日久,書法漸漸在世界各地就會弘揚開來。